雞蛋對膽固醇的影響沒那麼大,飽和脂肪才是兇手!

膽固醇高,不只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,甚至有可能影響認知功能!好消息是,只要一點小改變,就能維持膽固醇的完美比例。

研究用另一種方式證實了「心腦相連」,因為這兩個器官都極度仰賴血管的健康。曾發表在《循環(Circulation)》期刊中的研究指出,壞膽固醇(LDL)的波動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至為重大。
由荷蘭萊登大學附設醫學中心(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)所主持的研究,找來超過4千名至少服用3個月statin類降血脂藥物的長者,分析壞膽固醇含量除了跟心臟、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之外,是否也會影響認知功能如注意力、資訊處理能力及記憶力。
該研究追蹤了2.5年,研究主持者史密特醫師(Dr. Roelof Smit)發現,壞膽固醇濃度波動幅度最大的,認知功能測驗的分數最低。舉例來說,在顏色測驗裡,受試者要講出字體本身的顏色,而非字面表達的顏色,壞膽固醇濃度波動最大的多花了將近3秒的時間才完成。
其實早先細胞研究已發現,膽固醇濃度的波動會影響心臟與大腦中存在的不穩定血塊,就可能導致心臟病發或中風。但史密特說,這次研究佐證了血流的確是大腦神經認知功能健康的要件之一,只是仍需更多研究爬梳背後的原因。
隨著年紀漸長,身體維持膽固醇平衡的控制力也逐漸下滑,其他包括飲食、運動等生活習慣也都會影響膽固醇的波動。6大行動,幫你維持膽固醇的完美比例:
1.控制體重。體重越重,好膽固醇的相對比例可能就會下降。
2.蔬食為主。蔬菜中的水溶性纖維能降低壞膽固醇,有助於達成好壞膽固醇的比例平衡。最好還能做到彩紅蔬果,不同顏色的蔬果各有不同的植化素,抗氧化力也有所不同。
此外,黃豆蛋白及黃豆的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,降低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及壞膽固醇。此外,黃豆裡也含有植物固醇,它的結構和膽固醇相似,因此進入腸道中可以阻止膽固醇被吸收,進而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量。
3.少油。避免高油脂烹調、過多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。除了食物本身,烹調時的高油脂也會帶來膽固醇;而如豬油、牛油、奶油、椰子油等,都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酸,攝取不可過量。尤其是反式脂肪要小心,它不僅會增加壞的膽固醇,還會減少好的膽固醇,破壞平衡。
4.每天喝2~5杯茶。尤其是綠茶,有助於減少總膽固醇及LDL,降低動脈硬化風險,也能降低體脂肪。營養專家,也是《超級好食物》的作者史提芬.普拉特(Steven Pratt)建議,在沖泡茶的幾分鐘之後,擠壓一下茶包,可讓茶裡所含的抗氧化物充分釋出,並且最好趕快喝掉,因為剛沖好的茶裡含有最多的抗氧物,隨時間過去,含量會漸漸減少。
5.適量攝取堅果。健康零食的最佳選擇非堅果莫屬。堅果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特別對減低總膽固醇、LDL,以及增加HDL(好的膽固醇)有雙向助益。不過堅果的熱量並不低,每天限量一小把就好,否則吃多了身上長出不受歡迎的肥肉,反而得辛苦減重。
6.多運動。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有助維持體態與健康,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、延長壽命、改善生活品質。運動也能幫助控制體重,維持膽固醇的平衡。
長者也應將肌肉訓練如舉重、阻力訓練等納入運動計畫中。年齡漸長,肌肉量流失速度加快,肌力訓練不只幫助維持肌肉量,也能夠降低血壓,及壞膽固醇含量,並增加好膽固醇含量。
===
2015年初,美國公布了新的飲食指南草案,2016年1月,這個指南終於正式公布。其中受到眾人矚目的項目之一,就是「雞蛋不再被列入防治膽固醇時的禁忌食物了」。
早在2009年2月,英國蘇里大學(University of Surrey)的Bruce Griffin教授等人發表了研究成果:「相關研究終於打破了環繞著雞蛋和膽固醇的迷思。研究結果顯示,在飲食限制熱量的狀況下,每天吃兩個雞蛋,不僅可減輕體重,而且還降低了血中膽固醇的濃度。」
其實根據近年的研究看來,對於血液膽固醇濃度影響最大的,並非「膽固醇」,而是「飽和脂肪」,而研究更發現:來自人造油脂的「反式脂肪」,是造成血液膽固醇上升的罪魁禍首。
所以,只要我們控制飲食中的「飽和脂肪」攝取量,並且注意避開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,既能減少熱量攝取,又能減少體內膽固醇被合成而產生問題的機會。
但是,陰險的飽和脂肪最善於潛蹤匿跡、化整為零,是整容偽裝的高手。從高脂肪含量的天然食物,到又奸又詐(其實是又煎又炸啦)的烹調方法、以及各式各樣的中西式糕餅點心、零食,讓您看不到卻吃的到,而且是神通廣大、無所不在,就是要讓您「吃下肚」!
因此,若想減少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的攝取,一定要注意「它們會打哪兒來」。

在此簡單歸類出幾類食物,供大家參考:

1.反式脂肪:
人造脂肪,時常被稱為「植物性奶油」。在食品包裝的成分標示中,只要看到油品名稱之前冠有「氫化」、「部分氫化」、「固體」、「人造」等字眼,幾乎都會含有反式脂肪;另外標示為「雪白奶油」「酥油」、或「起酥油」的也是如此。這些油品除了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外,也都是富含飽和脂肪的油脂。
2.飽和脂肪:
來源包括動物油脂,例如肥肉、豬油、牛油、奶油等。另外,還有被稱為乳瑪琳、瑪琪琳的「植物性奶油」、氫化植物油、烤酥油等等,都是飽和脂肪的重要來源。
3.糕餅類食物:
使用前述脂肪所製作中西式糕餅點心,諸如蛋糕、餅乾、麵包、燒餅、酥皮類點心~如蛋黃酥、酥餅、等等,都是「高飽和脂肪的食物」。
對於血膽固醇濃度而言,這是最為恐怖的一類食物,多數人在控制膽固醇時,會注意到「內臟類食物」與「飽和脂肪」,但卻很容易忽略這類的食物而破功!
尤其是上班族與學生,常為了方便,將麵包當成「正餐唯一的食物」,更是使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大增,也使麵粉等含澱粉的食物背了不健康的罪名與黑鍋。
4.油炸食物:
目前許多餐廳為了顧慮到食物的口感,或是怕沙拉油經過高溫油炸之後容易劣變,會改用耐高溫油炸的「烤酥油」或「油炸油」來炸食物。其實這些油之所以能耐高溫,其實就是「飽和脂肪」的含量較高!其中包括炸薯條、油條、洋芋片、甜甜圈等。
5.各式使用絞肉製作的加工食品:
各式火鍋餃、丸,以及市售的水餃、餛飩,漢堡肉、以及傳統獅子頭、香腸、火腿等,都是以絞肉製作的食品,因為要有好的口感,會添加「肥肉」來達成「滑潤可口」的目的,也就成了「狠肥」的高飽和脂肪含量食物。